跳至主要内容

糖尿病“戒断碳水”纯属误导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目标是在维持健康饮食习惯、维持合理体重前提下,获得营养均衡的膳食

 


糖尿病“戒断碳水”纯属误导 糖尿病营养治疗的目标是在维持健康饮食习惯、维持合理体重前提下,获得营养均衡的膳食,同时满足个人背景、文化等需求,选择更多类型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膳食要点 (一)能量 1. 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患者应当接受个体化能量平衡计划,目标是既要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又要满足不同情况下营养需求 2.对于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控制总能量摄入,至少减轻体重5%。 3.建议糖尿病患者能量摄入参考通用系数方法,按照105~126 kJ(25~30 kcal)·kg⁻¹(标准体重)·d⁻¹计算能量摄入。再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性别、年龄、活动量、应激状况等进行系数调整(见本推附表 )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长期接受极低能量(<800 kcal/d)的营养治疗。  (二)脂肪 1. 一般认为,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 20%~30%。如果是优质脂肪(如单不饱和脂肪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脂肪供能比可提高到35% 2.应尽量限制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单不饱和脂肪酸和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如鱼油、部分坚果及种子)有助于改善血糖和血脂,可适当增加 3. 应控制膳食中胆固醇的过多摄入 (三)碳水化合物 1. ARIC研究显示,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 50%~55% 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由于国人膳食习惯,糖尿病患者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的比例可上调至50%~65%。但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应适当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 不建议长期采用极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2. 在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的同时应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碳水化合物,可适当增加非淀粉类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精加工谷类的摄入全谷类应占总谷类的一半以上 全谷类摄入与全因死亡 、冠 心 病 、T2DM及结直肠癌 风 险呈负相关 3. 进餐应定时定量。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保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与胰岛素剂量和起效时间相匹配 4.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成人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应>14 g/1 000 kcal。膳食纤维摄入量与全因死亡、冠心病、T2DM 及结直肠癌风险呈负相关。 5. 严格控制蔗糖、果糖制品(如玉米糖浆)的摄入 6. 喜好甜食的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摄入糖醇和非营养性甜味剂 (四)蛋白质 1.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推荐蛋白质的供能比为15%~20%,并保证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一半以上 2. 有显性蛋白尿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糖尿病患者蛋白质摄入应控制在每日0.8 g/kg体重
图像
引用
isaiah 💙💛💙
@cao2001516
回复 @zcwzhy
治疗糖尿病的核心不在于继续继续加量打胰岛素,而在于将肌体的胰岛素阻抗消除修复。要降低胰岛素阻抗,就必须戒断碳水,也就是米,面,糖,水果,红薯,麦片之类食品,用肉类,脂肪,蔬菜作为主食取代~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针对男性啪啪时间的问题

  Sir*绵阳 @mianyangsexy · 15h 作为一名医者,单独给大家开一贴:针对男性啪啪时间的问题。正常的男性,就是身体啥毛病没有,一般来说也就5-10分钟,这里指的是插入开始。针对延长性爱时间,我的推荐: 1.西地拉非50mg(硬度一般可以再加50mg,也可以直接购买0.1g),这是增加硬度。2.盐酸达泊西汀30mg(也可以60mg)。基本上1小时起步

看到一名游客在三亚被蛇咬身亡的事件,我试了下把自己带入第一视角,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

 看到一名游客在三亚被蛇咬身亡的事件,我试了下把自己带入第一视角,如果是我,我该怎么办? 我试了下向AI求助,看是否能获得有效信息和帮助,我的提问和获得的回答如图,提问中完全根据新闻报道中,此游客被咬初期有限信息撰写。游客当时完全没看到自己被什么咬伤(夜深,黑暗草丛),只是看到脚趾有2个点状伤口,此后逐渐产生一系列症状,怀疑是蛇,但没看清。 AI根据初期有限的关键信息(伤口特征,环境,症状)几秒钟就判断确实是蛇咬,甚至准确推断出极可能是银环蛇,并明确告诉我这是剧毒蛇种,咬伤初期可能症状不明显,但随后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 最关键的是它明确告诉我,这种情况即便没看到蛇,也要立刻告诉医生怀疑是蛇咬,并提示要求医生按毒蛇咬伤程序处理,不要错过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最佳时机。 整个回答条理清晰,几乎都是有效信息,推理逻辑完整,把下一步该怎么做也讲得非常清楚,最关键的信息我划了红线。 如果遇到紧急和急需帮助的时候,尤其是身边资源有限,且需要智力支持的情况,记得试试AI,关键时刻甚至可能救命。 此外还有一个启示,就是医院也需要大规模推广AI使用培训,加强技术渗透率,对于辅助诊断,快速分级,识别危险信号,甚至急救判断,AI完全可以发挥巨大作用,成为医护人员的可靠助手。 一方面能节省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初步判断的准确率,另一方面也能在一些资源紧张,夜间值班医生有限,罕见病例识别困难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有效补充作用,减少错过关键救治时机的风险,真正实现技术助力救命。